什么是感恩?

佛教说,境随心转,意思说,你的观念一变化,你的世界甚至你的境况就直接变化了。问题是,心为什么会变化?

就像家长经常跟孩子说,你要自信,这是屁话;家长常常跟自己说,你要夸孩子,让他自信,这也是屁话。自信是经历的产物,如果没有努力和成就这两个要素,自信都是空的,至少是假的。

所以,观念为什么会变化呢?那就是深刻的理解,深刻的理解要么来自经验,要么来自逻辑。经验我没有,或者说有,但我不知道,等于没有,我从逻辑层面聊聊我的认知。

还是老习惯,先举例子。比如疼痛,疼痛本质上是在提醒你,你生病了(或者受伤了),要去面对病痛,发现原因去治愈它。如果你有感恩的心,对疼痛心存感恩,认真的去发现自己的病,然后想办法治疗,就会喜悦。老天待我不薄,给我机会认知自己的错误,从而在不可挽救之前,改变自己。所以,痛是你的朋友,心存感恩,你会改变,调整,让自己更好,更幸福;当你感恩的时候,你心态很好;当你感恩的时候,你结果会好。

极端一点,面临死亡威胁,是不是要感恩?要。但这个逻辑就复杂了,它涉及到佛教的结构设计,因果和轮回。首先,佛教不大避讳死亡,它不认为死亡是终结,它大致认为死亡是另一个开始;其二呢,你面临死亡威胁,在佛教看来,这是你自己的因所导致的果,所以,你如果愿意去反省这个因,未来能避免这个果,那也是好的。

所以,这就涉及到佛教的一个分离的逻辑体系,那就是作为这个世界的主体,你是唯一以发心(主观)来说好坏的,而对这个世界的客体(你以外的一切对象,包括他人),无好无坏,无善无恶。

再举个例子,你走路被一块石头绊倒了,你不会对石头破口大骂,郁闷上两个小时。你如果心存感恩,觉得这块石头让你认识到道路的真相,将来不会被更大的石头碰伤,更大的坑摔倒,你心存感激,会喜悦而宁静。

换句话说,感恩不感恩,对你来说,当下的幸福感和未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,你为什么不感恩呢?

那么,这个世界所有的人和事,就跟这块石头一样,它是客体,客体不论发心,你也不可能知道发心,你只需要感恩就够了。当你感恩的时候,你的心态发生极大的变化,你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,相应的,你的结果就会发生好的变化。

所以,感恩是一个逻辑分析的结果,这就是佛不说自己是宗教,而说自己是哲学,可以怀疑和辩论的学问。

有些朋友说,你明明知道那个领导或者同事故意给你穿小鞋,故意抢你的成绩和利益,难道你还对他感恩吗?

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逻辑,感恩的对象(宾语)不是客体,而是事件本身。因为“石头”和“领导”是客体,本质上无善无恶,就算是恶也只是你的推测——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推测,你没有必要跟石头过去不,也没有必要跟领导过不去。所以,感恩的对象是发生的这件事让你成长和变化,或者让你幸福。

所以,我们简单总结下,在佛教看来,唯一的主体其实是你自己,你自己的发心和理解决定了你的幸福,其他一切都是客体,一切客体和你之间发生的事情,都是你的念头和行为造成的结果。如果你对这个结果(事件)心存感恩,你作为主体,就会变得更好更幸福,如果你把结果耿耿于怀,归咎给客体,你就会反复的陷入一个又一个深渊,哪怕是轮回也是更差,哪怕是长寿,也是人间地狱。

或者更简洁些,你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你过去种下的因的必然结果,但是你面对这些必然的心态,会影响你未来的必然,所以要感恩——你的想法和心态是唯一的可调整因变量。

注:其他人为什么是客体,不是主体?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视角的主体,但这跟你作为主体,把他当做客体,又有什么关系呢?


已发布

分类

,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