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情感和心理学博主,大概脑子被枪打了,都振振有词的说啊,家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——你妹啊,脑子呢?
第一性上来讲,家里要不要讲道理,只取决于三个要素:
- 能不能讲明白
- 能不能听的懂
- 愿不愿意听
这里面的关键在于,绝大多数人不具备讲明白道理的能力,我估摸着,95%吧,要么认知不够,要么表达不够,总有一个欠缺。比如家长总是说,你要好好学习,否则就过穷日子吧!这就不是一个好的道理,因为很容易被反例推翻,这个道理就不完整,不透彻,完全没有说服力。这是个只对经历过穷困生活人的有效的道理,对多数锦衣玉食的孩子来说,难以想象。
正确的道理模型是什么?是分层分故事表达的。比如你要经常让孩子看到大量的案例,关于世界是概率的的案例,把概率的观念慢慢植入孩子的心中。比如随意横穿马路其实死的概率不高,但是比不穿的人,概率要高上36倍;骑摩托车的人也不必然出事,但比不骑摩托车的人死亡概率高28倍。一旦建立了这个概念,你就很容易往下建立模型,比如有大学学历的人比只有初中学历的人收入约2.5倍;寿命更夸张,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没读过高中的人,平均寿命高14年。换句话说,你不要试图总结出道理,而是让孩子自己感受到道理。
关于听的懂,这个我倒是比较乐观。中等智商的人都能理解数据和故事,所以,听不懂是小概率事件,以致于可以忽略。难的是愿意听。
不愿意听是绝大多数家庭问题的根源,但不愿意听只是一个结果,不是一个原因。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(对父母和伴侣能力的)鄙视、情绪对立,(真)爱的缺失等等。如果孩子觉得你是个loser,无论如何,他都不会听你的(也不应该听),这是农村家庭问题的根源之一。大多数城市家庭,其实是爱的不够和情绪冲突。
但爱是爱,道理是道理,这是两条平行线。只有爱,不行;只有道理也是不够的。多数心理情感咨询师,因为自己智商不够,或者认知不行,就否定道理,片面的强调爱,也是害人害己。现在最有效的《认知疗法》,本质上就是在讲,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认知问题,而认知问题,说简单了,就是不懂道理。比如认知疗法里面讲“替代性思维”把“我永远做不好”替代成“我这次没做好正常,下次可以做好”,背后有个简单的道理,做不好不是能力问题,失败是常态,跟编译软件一样,多调整几次自然会好,这就是道理的力量。你跟孩子讲,你是台很好的电脑,可以运行任何软件,但是软件总是有bug,我们去修复就好了,失败就像编译器的警告一样,是帮你而不是否定你。
这个世界总是被这些半吊子的弱智的自称专家控制,连基本的第一性原理都搞不明白,把简单的事情描述的超级复杂,不从第一性出发,你懂个屁啊,妈的,老子见一个拉黑一个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