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不善

好多问题是不能问地,影响世界和平。

比如为什么要慈善呢? 富人说为了自我价值啊;穷人说为了福报啊;中产阶级喏喏的说——得搞个系数。

再比如如何衡量慈善?富人说看慈善的结果啊;穷人说看发心啊;中产阶级喏喏的说——要么再搞个系数?

所以,各位看官,想必已经归纳出来,慈善根本只是个财富问题吗,可我为什么要说它不善呢? 这还真是个狼死捣瑞,先从我做产品的经历讲起(小娘子,别走…)。

我们生活中,总会碰到一个佛山无影脚句式,叫做“某某某总是好的“。 类似这样的,“手机能换电池总是好的”,“上奥数班比不上总是好的“,”读鸡汤比不读总是好的“…….,多数人都会被问得张口结舌,难以下咽。 碰到我们做产品的人,就会想起大碗大师的产品三定律,有条理的指出这个逻辑的不妥之处:

  • 显隐定律——有显性的易见的好处,未见得没必然有隐形的不可言说的弊端。比如手机能换电池,只是看起来方便,但是对手机稳定性影响,对体积和元器件布局的影响,极有可能是弊大于利的。
  • 长短定律——短期有利,未见的长期向好。比如多数上奥数班的孩子,因为提早太多学习知识,养成了囫囵吞枣、死记硬背的行为模式,虽然看起来会做几道题,但随之而来的对数学的厌倦,以及不求甚解的学习模式,对一生的危害极其恶劣。
  • 真假定律——用假需求假满足用户,不能最终解决问题,反而有害,比如观音土虽然能充饥,并不能养人。读鸡汤文字,只能让你假装自己高尚和伟大,而实际上原地没动。 我有个表姐,每天在群里发关于博爱、宽容、阳光正能量的文字,我就特别认真的说,姐姐,我们从逻辑上探讨下这段文字吧。果然,我很快就被博爱的批评了下,宽容的踢出群,阳光的拉黑掉了。

学习了大碗三定律以后,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朗读下如下的文字:

慈善总是好的,总是好的

立刻就有了真善忍的大法即视感了吧。你也分不清,人家到底在说,慈善的结果总是好的,慈善的动机总是好的,还是说慈善这件事对施善者个人总是好的。 这样你分析结果,人家就强调动机,你分析动机,人家就抛出自利,你分析自利,人家又回到结果,子子孙孙无穷尽也。我们被迫用大碗定律分析下大概是这样的:

慈善对受施者,只是表面看着好,未见的全是好的。这不需要我证明,无数论文论证过了。

慈善从长期来看,未见的好,有些慈善反而更坏。看看全国贫困县发展就懂。

慈善,更多时候,是用一种简单轻松的方法逃避思考,逃避困难,麻痹自己。 假装自己是个高尚的有道德感的人,让自己逃过了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反思,逃过了更大的更有意义的行为和责任(比如推动制度、解放心智…)。这可称之为不善。

相当一部分家长,会天真的以为,我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钱,舍得花时间,所以对孩子一定是好的。这跟大部分人慈善的行为毫无二致,只是自我陶醉,追求心安,徘徊在愚蠢和简单之间。在我看来,把有限的不可预期的慈善好处,跟人类小布尔乔亚式自我麻醉和蒙蔽双眼的坏处相比,慈善的作用绝对不善。 


(10年前的旧文,填充下新blog,封面图片由chatgpt生成)


已发布

分类

,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